跳到主要內容

【Wellcon 會客室】棄高薪騎單車環遊世界 張修修:「人生如電玩,破關賺經驗值比錢重要。」

在所有自營網站、頻道中總自稱「阿宅」的張修維,大家都叫他張修修,畢業於交大資工所,曾任華碩與聯發科業務,年薪破百萬。依現代人價值觀定義,可謂人生勝利組,卻在 2013 年,35 歲時,毅然決然放棄年薪四百萬的工作,隻身揹著行囊,騎著腳踏車,踏上兩年橫跨歐亞非的旅程。

訪談時開口問起,「讓他下定決心做這件事的關鍵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說著多年來所遵行的「電玩哲學」。


人生如電玩遊戲 有趣才好玩
在學時期,修修遵從著社會的主流價值,循規蹈矩,考上好學校,畢業後找份好工作,「隨著年紀增長,對許多事開始產生疑惑,骨子裡的反骨個性,會想做一般人不會做的事」。念研究所時,他曾和同學揹著吉他,騎車環島賣唱賺旅費,回過頭看,覺得這過程很不可思議,出發前所擔心的都不構成問題,甚至覺得挑戰成癮、想做的事越來越大。

「我把我的人生喻為電玩遊戲,人生一定要有趣才好玩,如果無法持續破關累積經驗值,感覺只是原地踏步」,當時任職聯發科的修修,被外派於中國,在工作上卻找不到打怪的成就感,即使錢賺了很多,也僅是在舒適圈裡過著安逸的生活。而那顆早已種在心中多年的「環遊世界夢」就在此時伺機而動,並迅速地萌芽。他知道,「錢再賺就有了,但有些事情現在不做,或許以後就沒機會做了」。


出發:25,000 公里的大冒險
「魯夫是我的人生導師,而他說變強需要兩年的時間」,決定離職後便開始著手計劃環遊世界兩年的單車冒險。

從離職到出發,修修大概花了半年時間籌備,當時就以魯夫尋找夥伴的邏輯來省視自己所需,如:索隆,防身技能,他還因此去學習自由搏擊;喬八,醫術;香吉士,則是基本伙食,一切從零開始,食衣住行一一整裝待發。


但修修也坦言,「準備,永遠都不夠」,他憶起旅途中曾在四川海拔 4,000 多公尺的高山上要換腳踏車內胎,才發現行囊裡的備品規格全部不對,只好半路攔車一路到成都市區上淘寶網緊急下單,才解決這預料外的事件。出發前是很難預設當下會遇到的難題,他抱持著,見招拆招,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就對了。

而體能方面,則是在出發前報名了一場 CT 226(CHALLENGE TAIWAN),當時本來就有游泳、跑步的習慣,但並沒有要拚成績,只求完賽。最終在遠低於關門時間,約 13 個小時左右完成,佛系完賽的好消息也讓他在體能上添了點信心。


「為什麼選擇腳踏車旅行?」因為跑步太慢、開車太快,而腳踏車的速度是探索世界最佳的工具,旅行中最有趣的,正是每個 A 點移動到 B 點的所見所聞,把五感打開,呼吸著當地的氣息,行經一般旅客不會發覺的角落,修修享受著旅途中用雙腳移動時所看見的景色,是景、是物、抑是人。

「回憶旅程中最喜歡與最討厭的狀況?」修修表示,當時在歐洲,穿梭於各地的超市,用超低價格買下一整隻的即期烤雞,堪稱無與倫比的至高享受;而較差的經驗,則是騎經衣索比亞時,高低起伏的丘陵地,不太好騎以外,還遇到當地居民的不友善對待,他們甚至會朝著你丟石頭。修修說道:「以前別人總會透過自身經驗,主觀的描述當地景象,而我都只是聽聽而已,但大家對衣索比亞的形容,當我體驗過後只能說,都是真的!」不過,衣索比亞的自然景觀很原始,像一般觀光客用正常的旅行方式體驗還是值得一來,但真的不推薦騎腳踏車,修修笑著補充。


BE A STORYTELLER 發揮影響力
2013 年,從麗江出發後,齒輪經過了 1,082 萬次轉動、遊歷了 25,000 公里、兩年的歲月揮霍,2015 年 1 月,抵達了世界的盡頭——南非好望角,結束這一趟旅程。修修回台後將這過程所遇到的人事物、自身的體悟與感動記錄下來,並於 2016 年出版了《1082 萬次轉動:帶著電玩哲學的單車冒險》,從科技業搖身變成一位作家,最高興的莫過於得到讀者的回饋,因為這本書而受到任何正面的啟發。

去年 8 月,修修開創 YouTube 頻道「張修修 Shosho Chang」當起了 YouTuber,期望透過影像與單車連結世界,帶領外國人認識台灣多元文化、友善的人民等台灣之美。今年初,他還多了主持人的新角色,開始經營「不正常人類研究所」Podcast 節目,於每節節目「邀請一位不太正常的來賓,分享他們人生不尋常的選擇」。


修修談到,他非常幸運,在人生中的所有選擇,從沒有受到外界質疑,也沒有人否定他放棄高薪騎腳踏車環歐亞非兩年是種逃避現實。他不曾懊悔過去任何選擇,認為「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個抉擇與經歷孕育出現在的他,旅行的過程都成了養份,讓修修學著放下自我、學著不讓杏仁核主宰情緒、學著理解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與環境都不一樣,多點修煉少些批評。


維持運動習慣 「idea 動中產」
以前還在科技業當業務時,修修最不喜歡的就是應酬,應酬多了身體容易有問題,他直白地說,「我想活得久一點,也喜歡運動時腦內啡帶來的愉悅感」,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有游泳與跑步的習慣。

而近期的運動目標以增肌為主,目前維持一週健身與跑步各 2-3 次,偶爾報場賽事保持對有氧運動的動力。「我跑步時是不聽音樂的」,修修相當沉浸於跑步時的晃亂思緒中,享受想法攪和在一塊,在步伐中,慢慢理出頭緒,而靈感往往隨之乍現,對於創業者、影像創作的腳本有很大的幫助。


偉大的航道上 為夢想前行
創業過程要面臨的考驗很多,以前也會設立目標來督促自己,但修修認為,其實設立目標不是個健康的行為,當有目標就會有壓力,而達不到門檻時就會沮喪。他現在僅給自己方向與願景,每天按部就班地前進,只要每天都做,就會朝著理想更近一些。

當初修修決定離職,就是不想為錢做事,要做就要做有意義的事,為了與太太持續實現彌平社會上不平等的現象,他不斷磨練自己用影像說故事的能力,以現存擁有的媒體形式提升自己的聲量,期望讓更多人看見自己,並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幫助偏鄉兒童。在「偉大的航道」上,繼續勇敢前行!


放鬆不設限 Wellcon 運動按摩
身兼多重角色的張修修,現階段忙於創業與理想實踐。提到運動按摩,他坦言「運動按摩」難免讓人有運動員才需要的解讀(笑)。他也表示,因為較少把心思放在自己的身體狀況,即使身體緊繃也沒有太大的感覺,雖然以前曾經和太太一起去過坊間的按摩店按過,但這是第一次體驗「運動按摩」。

當 Reynald 老師協助處理左腿後,有感覺到左腿稍感鬆了些,而右腿仍較腫脹,剛好左腿比右腿更硬一些,當下按摩小腿時很有感覺、滿刺激的。結束後,老師也針對他的身體狀況給予一些建議,並學習在家可以利用滾筒、網球舒緩小腿的緊繃感。體驗後的修修也提醒自己,應該開始重視自我放鬆的功課,好好保養才是!



採訪|hedda.c
撰文|Ming Yang


更多運動員故事、運動知識與運動按摩服務,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專頁:Wellcon Sports Massage 運動按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專家開講】賽前按摩會影響運動表現?迷思一次破解!

「運動按摩」顧名思義就是針對提升運動表現而設計的按摩。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但還是許多熱愛運動的民眾對運動按摩有不少疑問,像是:比賽前後是否可以按?按摩的頻率該如何安排?伸展與按摩有什麼差別?所以,今天我們就訪問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也是 Wellcon 的技術顧問——黃博靖物理治療師,來解答大家的問題! 定期去運動按摩,為什麼還是經常感到痠痛? 黃博靖談到,不是等到肌肉痠痛才來做運動按摩,而是平時就需要保養。每天訓練後,應該好好伸展,並用滾筒按摩,再搭配定期的徒手運動按摩,才能讓肌肉保持最佳狀態。 至於滾筒按摩,要達到全身肌肉完全放鬆的效果最少要 1 小時,有些肌肉保養的很好的選手,甚至訓練時間與放鬆時間是一比一,每個部位都要按壓到痠痛感逐漸消失才能換下一個部位,這樣才能確保緊繃的肌肉已經慢慢被鬆開,恢復原有的彈性。 但一般民眾生活忙碌,很難有這麼多時間放鬆,所以黃博靖建議可以一天選擇一個部位來放鬆,避免為了節省時間而犧牲了按摩品質,導致惡性循環。舉例來說,今天選定大腿股四頭肌前側為目標,就把這個部位徹底放鬆,明天再換另外一個部位。分次進行的方式不會花太多時間,也能有不錯的放鬆效果。 平常有確實伸展,為什麼還需要按摩? 伸展目的是讓肌肉與筋膜拉長,增加運動的角度。但肌肉內部、中間緊繃的部分並不會因為伸展就能放鬆,這時候還是要運用滾筒對激痛點與沾黏的肌肉進行按壓,或是透過徒手按摩處理更細部的肌群,才能解決肌肉緊繃、失去彈性的問題。 如何安排運動按摩的頻率? 運動按摩的頻率與訓練量成正比,運動越多,相對來說需要放鬆的頻率也要越高。可以參考下表(這部分指的是給專業按摩師做徒手按摩,不包含平時用滾筒的自我保養): 但實際情況還是會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以往完全沒有自我放鬆習慣的人,剛開始會需要比較密集的按摩,但等到慢慢肌肉恢復彈性,頻率就可以逐漸降低。而專業的按摩師也會利用手的感覺去評估客人的肌肉狀態,給予最適當的建議。 比賽前,適合運動按摩嗎? 建議要將運動按摩融入到日常訓練的課表中,讓肌肉與筋膜隨時保持柔軟彈性,才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並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若你是平常沒有按摩習慣的選手,最好將按摩安排在比賽一週之前,避免緊繃的肌肉被拉開後造成疼痛感,影響比賽狀態;但如...

【專家開講】胸鎖乳突肌:低存在感、影響力卻不容小覷的一對肌肉

第一次聽到「胸鎖乳突肌」的印象就是:好複雜的名字啊!而且相較於一般的肌肉名稱,字數也特別多。進一步了解才發現,看似沒有什麼存在感的胸鎖乳突肌,其實常常因為使用不當造成肌肉緊張,以致引發身體不適。重點是,我們還很難察覺是胸鎖乳突肌出了問題!這麼棘手的處境,讓我們趕快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揭開胸鎖乳突肌的真相吧!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顧名思義,胸鎖乳突肌有三個連接點,分別是胸骨、鎖骨,以及位於耳朵後方的乳突,它們的位置在脖子兩側,是左右對稱的一對肌肉。而胸鎖乳突肌又可分兩段,一段由胸骨連接到乳突,另一段由鎖骨連接到乳突。 雖然「胸鎖乳突肌」這五個字聽起來很陌生,但我們看上、看下、看左、看右可都是靠這對肌肉呢!當兩側胸鎖乳突肌離心收縮時,便可以抬頭看天空;相反地,向下低頭則是向心收縮。另外,以右側胸鎖乳突肌為例,除了牽涉到往上看與往下看,收縮時可以將頭轉向左側,所以左轉頭、右轉頭也都是胸鎖乳突肌的功勞喔! 胸鎖乳突肌緊繃的原因 胸鎖乳突肌的緊繃多是姿勢不良所導致,包括長時間低頭看書、滑手機、打字。相對地,有些工作需要長時間抬頭,像是油漆天花板、掛窗簾、寫黑板等,也會使胸鎖乳突肌長期處於收縮狀態。 螢幕不在正前方、習慣躺著看書,這些必須長時間將頭轉向某一側的不當姿勢,都會增加胸鎖乳突肌出力的機會,應盡量避免。 另外,從睡眠習慣來看,過高的枕頭會使胸鎖乳突肌處於縮短的位置。側睡或趴睡時,也會讓一側胸鎖乳突肌較長,而另一側胸鎖乳突肌較短。這些睡眠姿勢都會讓患者起床時特別有感,覺得脖子怪怪的。 除此之外,胸鎖乳突肌突然出力也很容易造成損傷。以「頸部揮鞭症」(whiplash syndrome)為例,開車時後方有車追撞上來,頭會因慣性快速地往前又往後,像是甩鞭子似的,在頭往後的過程中,胸鎖乳突肌需要瞬間用力讓頭穩住。 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患者長期咳嗽,咳嗽時頭部的運動跟甩鞭症相像,也會造成胸鎖乳突肌過度使用。最後,有些肺部功能較差、呼吸不順的病人,必須倚賴脖子前側肌肉去輔助吸氣,胸鎖乳突肌出力久了也會出現問題。 堪稱隱形殺手 胸鎖乳突肌最特別的地方是——肌肉本身並不會產生不適,反倒是它們的鄰居遭殃!舉例來說,一開始可能在胸骨下方有一點疼痛,進而導致胸悶;緊張的肌肉連帶影響到耳後的乳...

【專家開講】放鬆這件事無關乎年齡 小朋友也可以運動按摩哦!

隨著一次次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長知識,我們知道運動按摩不僅適合運動員,也適合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或者可以這麼說——運動按摩適合所有需要放鬆的身體。 但兒童或青少年也可以嗎?像是每天精實練習的田徑隊或籃球校隊,是否也能透過運動按摩來改善並提升運動表現呢? 其實小孩和大人的身體很相近! 首先關心的是,兒童、青少年的身體跟成人有何異同,才能進一步調整運動按摩的方式。一個 40 歲的成人與一個 10 歲孩童,儘管年齡差距甚大,體型可能也差上一倍,神奇的是,兩者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卻是一模一樣! 無論是兒童、青少年或是成人,運動後肌肉都會緊縮,感覺身體較僵硬,淋巴也會腫脹,特別是雙腳的感受更為明顯,而筋膜同樣會變緊,以致相對應的皮膚顯得緊繃。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我們運動後的身體變化並無差異。比較特別的是,兒童、青少年的皮膚比一般人更緊繃,黃院長根據臨床經驗的推論是——因為他們的身體還在成長中。當皮膚與淺層肌膜的成長速度不及骨骼與肌肉時,皮膚就會變得比較緊繃,這是常見的狀況。 此外,相較於成人,兒童、青少年在運動按摩的過程中較容易「癢」,對於身體的觸摸與按壓是較為敏感的,這是比較難克服的情況。若是個案無法忍耐「癢」的感覺,在過程中身體會不自禁緊張起來,按摩便很難進行下去。 特別給兒童與青少年運動按摩 雖然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很像,但如同上述較特別的情況,運動按摩時自然有相應的調整。當按摩對象是兒童、青少年時,按摩老師對於身體緊繃必須有更深的覺知,這是運動造成的,還是正在發育的關係?與其以身體鬆軟的手感為指標,應將目光放得更遠,去觀察之後回到運動場上的表現,只要可以感覺身體變輕鬆,且活動起來很順暢即可。 針對會覺得「癢」的按摩對象,儘管關鍵還是在自己的敏感度,但按摩老師可以藉由更慢、更輕的按壓,來減少刺激,按摩油也可以視情況省略。按摩時間則可以簡短為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先從半小時開始,再循序漸進增加,讓兒童、青少年能先接受按摩這件事。並且,鼓勵家長至少在前兩次按摩時陪同,一方面讓兒童、青少年比較安心,也讓家長了解整個過程。 比起生理的特徵,通常兒童、青少年會比較害羞,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比起面對成人,按摩老師會更有耐心地解釋正在按摩哪些肌肉,並講解需要放鬆該肌肉的原因。同時鼓勵兒童、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