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9的文章

【Wellcon 會客室】經歷 3 次腳傷開刀 蘇照程:「我很知道怎麼跟傷共存,就是要跟它和平相處。」

攤開 James 蘇照程的戰績,2018 年第一次參加 CrossFit Open,便拿下 40-44 歲組台灣第二名,隔年則是大中華區第八名。讓人難以想像,曾經歷十字韌帶、半月軟骨、阿基里斯腱等運動傷害的他,是怎麼辦到的? 藏不住的好動因子 籃球爬山樣樣來 從小,James 就是個靜不下來的孩子,游泳、羽毛球、籃球,幾乎佔據他的年少時光,從未加入校隊接受正式訓練,只是單純喜愛運動帶來的感受。彈性極佳的他,許多人做不到的灌籃動作,對他來說卻不是難事,不過這也成為十字韌帶受傷的原因,James 笑著說:「太愛跳了,結果大學有一次灌籃落地後,就受傷了。」 或許是身強體壯,手術完幾乎馬上就出院,兩週拿拐杖、一個月行動自如、三個月回到球場上繼續打球。可惜的是,那時候對物理治療、運動按摩、復健、肌力訓練等較沒有正確觀念,肌肉彈性已經不比以前好了。 而這段休養期間,雖然不能打球,但也沒有因此讓 James 停止運動習慣,反而找了一個不用側向移動的活動——登山。這一爬,讓他爬出興趣,甚至在 2005 及 2006 年分別登過美北最高峰——麥金利山(6194 公尺),與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6961 公尺)。運動之於 James 的生命,實在太顯而易見了! 後來因為承接家業的緣故,工作性質不太能出遠門,除了農曆過年外,沒有其他休假日。聊及此處,實在難掩詫異,難道不會受不了嗎?「很多人沒辦法想像,但其實就是習慣。而且之前曾到尼泊爾爬山,看過貧乏的地方,就覺得沒有休假就算了,我們已經很幸福。」跑遍世界各地的登山經驗,讓 James 得以看見許多與平常生活截然不同的地方,漸漸內化為對生命的體悟,看待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眼光。 CrossFit 永遠練不完的挑戰 儘管無法再像之前說走就走,四處爬山,運動這件事也從未自他的生命中消逝。希望在固定且規律的生活中,保持一定的體能,James 開始到健身房報到,一週兩次的教練課維持了 4 年。 「後來教練說和平東路有一間 LOGA 要開,要不要去看一下,我想說離家裡也近,結果就加入了。」一週練習 3-4 次,一次一小時的課程,9 個月後,跟著 CrossFit 訓練開始的飲食控制也出現成果,達到 10% 的目標,也是 James 一直渴望的數字。 可以用

【專家開講】天天跑週週馬 當心疲勞性骨折找上門!

每到馬拉松賽季,你身邊一定也有幾乎週週都在社群曬馬場照,或是結算動輒 2、300 公里起跳月跑量的朋友,或者,你自己正是這樣的「跑步狂」,但在心生佩服與享受暢跑之餘,可得小心「疲勞性骨折」找上門! 「疲勞性骨折?聽起來好可怕,跟骨折一樣需要打石膏嗎?」本篇特別邀請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黃博靖,來帶大家認識這乍聽很驚悚、容易被忽略,但又跟愛運動的你我息息相關的慢性運動傷害——疲勞性骨折。 什麼是疲勞性骨折?  「所謂的疲勞性骨折,又稱為壓力性骨折或應力性骨折,顧名思義就是因為骨骼過度使用,導致疲勞積累,使骨骼慢慢產生骨裂的一種運動傷害。」黃博靖院長首先談到。  一般來說,疲勞性骨折多好發於承受身體重量的骨骼上,如下肢骨骼。以跑步為例,脛骨、蹠骨及舟狀骨都是容易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部位,常見症狀是患部會有明顯疼痛感、出現腫脹,但是不易摸到骨折處。  而好發族群除了專項選手以外,舉凡運動量過高或太過密集,如週週參賽的跑者、鐵人三項愛好者等,都是容易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高危險群。除此之外,像是骨質密度較疏鬆的女性、年長者,以及骨骼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等,也都是需要特別留意的對象。 預防勝於治療,避免過度運動才是根本方法 如同前面所提,造成疲勞性骨折的主因主要在於骨骼的過度使用,因此想要預防疲勞性骨折的根本方法無他,那就是「適度控制運動量」。  所謂的適度,除了要避免運動強度過高、太過密集以外,適時的放鬆休息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另外,像是增加鈣與維生素 D 的攝取,或是穿著高緩震的運動鞋,也有助於降低疲勞性骨折發生的機率。  休息是為了跑更長遠的路  針對治療方式,黃博靖院長表示,疲勞性骨折與一般性骨折不同,由於其裂縫較小,所以通常較難透過 X 光確診,加上疼痛症狀與運動後肌肉痠痛或肌腱發炎相似,因此常被忽略。 「以跑者為例,患者多半一跑步就痛,不跑就不痛,檢查韌帶或肌肉可能找不出問題,但痛症卻反覆性復發,此時就要留意有可能是疲勞性骨折,建議要盡速就醫。」  一般來說,疲勞性骨折只要休息 6 至 8 週,骨裂處自然就會癒合,若症狀加劇,或有明顯移位,可能就需要開刀治療或手術固定。  「除了休息,由於疲勞性骨折通常不會只有骨頭有問題,而是多會伴隨周遭肌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