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於長跑好手黃國倫來說是充滿驚奇的一年,不只誤打誤撞成為了 2018 IAU 山徑越野世界錦標賽的國手,更在臺北馬拉松以個人最佳的 2:37:16 驚險擠入台灣男子歷代百傑的榜單,達成了許多長跑選手夢寐以求的成就。也因為這樣,你更難想像在六年前他開始跑步的理由竟然是「減肥」!沒錯,就是這樣一個和你我一樣平凡無奇的理由。 平凡的國倫用跑步寫下不凡的故事 因為減肥開始運動 一切都從跳鄭多燕開始? 六年前(2012),身為竹科工程師的國倫,和多數上班族一樣,也是因為想要減肥而開始研究各種運動,從跳鄭多燕到買 X-Bike 來騎,可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直到因緣際會下加入新竹路跑社才正式開始了他的跑步生涯。 頭兩年,國倫參加了不少路跑比賽,更在 2014 年挑戰人生初馬,對於初馬的回憶,他說:「過了半程之後就開始生不如死,但又一定得回到終點,所以硬著頭皮撐完了全程。」雖然如此,他還是在四小時半以內完賽,之後還越跑越有興致,在缺乏訓練知識的情況下,曾經連續四個月參加全馬,成績還沒進步就先染上足底筋膜炎等運動傷害,讓他足足半年不敢再跑。 頭幾年參加路跑的國倫與現在精實的模樣有些差距 結識志同道合的跑友 開啟週期化訓練的大門 運動傷害的痛讓國倫學到了教訓,也體認到跑步並不如想像中簡單,背後還有許多學問需要探索。很幸運的在 2015 年,國倫認識了「 N大」鄒宏傑、許立杰等馬拉松同好,透過彼此的討論與交流,讓他對週期化訓練有了初步的認識,而自己也買了不少國外的書籍來研究。透過自學,他逐漸懂得如何安排課表,改掉為了獎牌、獎品參賽的錯誤觀念。 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跑友,一同交流、訓練 有了週期化訓練的國倫,就如同拿到武功祕笈一樣,成績開始突飛猛進,就在同年年底,他突破了 sub3 的門檻;2017 年更將成績推進到 2:37,離百傑只有一步之遙。 家庭與工作兩頭燒 動了放棄跑步的念頭 看似跑步生涯從此一帆風順的國倫,就在今年(2018)面臨了挑戰。本業是竹科研發工程師,工作時間雖然固定,但工時也有 10~12 小時之多,加上今年剛完成人生大事、明年小孩又要出生,讓他在工作、家庭與跑步訓練上的安排出現矛盾,甚至還曾經懷疑自己是否要繼續這樣練下去? 不過還好跑步是個健康的運動,愛跑步的人通常也不會有什麼不良嗜好,不...
這裡有運動員故事、運動保健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