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ellcon 會客室】從初馬 4:49 到跑進 2:40 的高牆 「速」人跑者謝佳晉:「在不完美的條件下,詮釋出屬於自己的完美。」


他是謝佳晉,人稱 Jimmy、雷米,一名擁有全馬最佳成績 2 小時 40 分 05 秒的「速」人跑者。

翻開他的個人社群頁面,滿滿都是精實的跑步貼文,再看看照片中合影的友人,不是台灣馬拉松百傑、就是跑圈名人⋯⋯如果不說,你可能還以為他是跑齡甚久的科班運動員,但其實跑齡僅有四年的他,不僅有著建中、台大的高學歷,一年半前還是一名獸醫師。

除了靠天份、肯努力,謝佳晉說,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讓他得以不斷前進的動力。而在卸下獸醫白袍,轉至知名科技品牌 Garmin 任職,除了更投入跑步,現在也結合所學在網路平台上執筆分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是跑步的最大的樂趣
談起開始跑步的契機,謝佳晉說自己在大學時期就有運動習慣,當時是桌球隊,後來迷上單車跟登山,期間更爬了近四十座百岳。而會接觸跑步純粹是因為在畢業入伍後,擔任替代役的關係,壓縮了原本的運動時間,因此才開始「比較不花時間」的跑步生活。

起初只是繞著公園跑,跑完就去附近逛夜市,後來在中正紀念堂開始認識了一些跑友,或聊天、或共跑,對跑步的興趣才日漸濃厚。「不同運動會有不同樂趣,雖然跑步相較於單車、登山確實比較乏味,但當你能遇到同好,彼此可以互相交流、聊訓練看法,甚至只是瞎講一些沒有營養的垃圾話時,這個運動就會變得有趣許多。」謝佳晉說。


褪下獸醫白袍,跳脫舒適圈的開始
曾是一名獸醫師的謝佳晉,一年半前在因緣際會下,決定轉職進入知名科技品牌 Gamin 工作,這旁人乍聽或許會有滿腹疑問,包含他的家人甚至也有一度無法諒解、替他覺得可惜,畢竟醫職在大眾既定印象中,是一份薪水相對較高而且穩定的工作。而讓他毅然決然轉換跑道的原因,除了喜歡跑步,更多的或許是想給自己一個跳脫舒適圈的機會,「證照還在,萬一真的走投無路還是有機會回去呀!」謝佳晉笑著說道。

認為「不同領域只要認真投入其實都是專業」,在褪下獸醫白袍後,有了更多時間經營跑步,除了鑽研訓練,從醫的背景與好文筆,也讓他在閒暇時間開始執筆分享專業文章與自我經驗(Jimmy 運動生理分享區),「看到別人對自己寫的東西感興趣,對我來說也是另一種成就。」


日本菁英賽事的洗禮——防府讀賣馬拉松
回憶起最印象深刻的一場比賽,謝佳晉說,2017 年底曾到日本參加一場被當地跑者視為波馬層級的菁英賽事——防府讀賣馬拉松。位在日本山口縣中南部的防府,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有些陌生,但這場防府讀賣馬拉松來頭可是不小,除了是 IAAF(國際田徑總會)、JAAF(日本陸上競技聯盟)認證賽事,早年更需有全程馬拉松 3 小時內的成績才能報名參賽。雖近年放寬至 4 小時內,但往往一開報就額滿,由於賽事水平甚高,因此又有著「若手の登竜門」的美譽,意指「素人跑者的登竜門」。

之所以難忘,謝佳晉回憶,除了因為是第一次有女朋友相伴參賽外,也是第一次在比賽中跑出 Negative Split(負分段,代表後段成績比前段快) 的成績。


「當時訓練跟身體狀況都不太好,好不容易調整之後得以參賽,後來整場賽事跑起來不僅鬥志都很高昂,還跑出後段比前段快的成績,即使後面很痛苦,但看手錶速度愈來愈快,感覺就很過癮,最後如願得以把當時的 PB 推進 8 分鐘,正式跨入 sub 250 的領域,那是我至今跑過最滿意的一場比賽。」回想起當年的情景,謝佳晉眼神中微微透露著光,能感覺到好勝的他對於突破成績的渴望,以及歷經低潮後為自己奮力一搏的感動。


跑者的夢幻殿堂——未竟的波士頓馬拉松
「雷米」是朋友給予謝佳晉的外號,而「雷」字正是來自於他「每逢賽事必遇怪事」的命格。「跑台北馬那年是史上最熱、長野馬也是史上最熱,而波馬則是史上最冷,甚至從來沒想過會這麼慘。」他無奈地說。

謝佳晉會用「慘」字來形容波士頓馬拉松不是沒有原因,因為 2018 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恰好遭逢 30 年來的最低溫天氣,這也讓向來怕熱不怕冷的他吃了一頭挑戰失利的悶虧。

「當時的心情用兩個字形容就是『悲劇』(笑),其實那時候是沒有想過要拚成績的,只是從沒想過會那麼慘。因為低估天氣也太高估自己,起跑不久後覺得身體熱開就把雨衣給丟了,想不到後面愈來愈冷,跑到 25 公里之後就想棄賽。後來走進醫護站才知道,美國是沒有收容車的,如果想棄賽你只能自己叫救護車,但叫一次的費用是 500 美金,當下聽完就瞬間清醒,所以最後是硬撐完賽。」想起當年的慘烈,至今還餘悸猶存的謝佳晉回憶說道。


被問到是否還會再挑戰一次?他笑說沒意外的話希望後年可以參加,「除了想再次好好感受賽事以外,因為去年著名的『衛斯理尖叫隧道』人數只有以往的三分之一,說什麼也要去見證並體會全盛時期才行(笑)。」(註:因為地緣關係,波士頓馬拉松有一段賽道在參賽者經過時,衛斯理女子學院的女大生們會以火辣裝扮及尖叫聲夾道應援,還有不少人會向跑者索吻,因而被稱作「衛斯理尖叫隧道」。)

全血球低下,與免疫失調病症共處的課題
如同許多跑者都曾有過的低潮,謝佳晉的跑步生涯也並非全然順遂,只是他的狀況更複雜了些。2017 年,醫生的一句:「你這個是 pancytopenia(全血球低下),怎麼會這麼年輕就這樣?」讓他幾乎打掉重練。

「2017 年開始,突然發現自己在季節交替的時候會變得很虛弱,甚至嚴重到一蹶不振,除了訓練狀況變差,身體太勞累時還會流鼻血,不時也會有貧血狀況出現。」

謝佳晉說,自己從小身體就比較不好,常常不是生病就是發燒,甚至還聽媽媽說過自己差點病死,走醫院跟走廚房一樣,連當年的健保卡都是蓋章蓋到換發 J、K 卡。「長大之後雖然透過運動有比較改善,但後來只要遇到季節轉換就會出現症狀,這也是我還在學習,想辦法與它和平共處的課題。」

是訓練過度,還是生活作息失衡所致?謝佳晉始終沒有找出答案。面對難解的瓶頸,他坦言曾經一度想過放棄,加上當時的他好勝心正強,對照旁人的進步,讓自己感覺更顯落魄,也因此連帶心理影響生理,除了免疫系統上的問題,跑者最害怕的 ITBS、疲勞性骨折也接連找上門,讓他的低潮情況因此更甚加劇。


幸好,謝佳晉的好人緣讓他認識不少跑圈前輩與好友,在他們的不斷建議與鼓勵之下,使他得以在黑暗之中看見一道曙光。從訓練調整到心態轉變,謝佳晉慢慢走出那段讓他至今回憶起來都覺得恐怖的低潮時期,雖然病症還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痊癒,但明顯地改善,讓他不僅重拾重返跑道的信心,也帶領他在 2017 年的防府讀賣馬拉松跑出一場漂亮的勝仗。


「速」人跑者的日常
全馬成績 2 小時 40 分對於市民跑者來說可以說是「神人」等級,這也讓人不免好奇這位「速」人跑者的日常是不是跟凡人不太一樣。

謝佳晉說,自己的生活其實是滿無聊的,平常會要求自己在晚上十點半前睡覺,清晨五、六點就起床運動,中午時間飯前會到公司健身房訓練核心,下班看身體狀況跟課表安排再練跑第二餐。


而針對身體保養,笑稱自己比較偷懶的他,比較常做的是利用震動滾筒做放鬆,另外再搭配花生球跟按摩球做局部性的筋膜護理。除此之外,在目標賽事前也會透過運動按摩來幫身體做賽前調整,「運動按摩比較能夠找到激痛點,放鬆的手法也略有差異,感覺比較專業,雖然按完的當天和隔天感覺腿很軟,會有點跑不太起來的感覺,但卻很好睡!」謝佳晉分享說道。


學會轉念,低潮後的重生
回首跑步這些年改變最大的地方,謝佳晉說,自己除了生活作息變得比較規律,在心態上也變得比較成熟。

從單車、登山起家的謝佳晉,體能上的相對優勢,讓他在跑步第一年就跑出全馬破三的好成績,這在當時不僅給了他相當大的成就感,也點燃他的好勝心。然而不斷拚成績、與他人比較的失衡心態,不僅造成身體上的負擔,也讓他在面對低潮時一度迷失方向。

「後來跟很多人交流,才比較學會放寬心,現在比較不會再像以前那麼拚,或是去跟別人比較。雖然不免還是會想要再突破自己,但隨著心態調整、訓練的拿捏,自己狀況也變得比較穩定,基本上只要有伴可以一起噴垃圾話,其他的就不是那麼重要了(笑)。」


在不完美下詮釋出屬於自己的完美
至於接下來的目標?謝佳晉微笑表示,自己沒有其實什麼「大志」,但希望可以慢慢找到生活、身體與訓練之間的平衡。

而在今年三月的首爾馬拉松,以 2 小時 40 分 05 秒的成績,成功刷新個人全馬最佳的他,接下來除了會參與台北馬拉松的半馬組別,也將以半菁英名額參加明年的東京馬拉松。

謝佳晉說,跑步對自己而言就像「生活的一個過程」,笑稱自己其實對於跑步沒那麼執著,沒有說「不跑步就會多難過」的他,在面對傷病或不能跑步的時候,騎騎飛輪、游游泳也能讓他備感樂趣。「體能練得動就練,練不動就算了,比較會焦慮的應該是要多花錢,畢竟游泳池一次要 100 塊,健身房一次要 50 塊,但跑步不用錢吶(笑)!」


雖然跑齡只有短短四年,中間也曾經歷傷病的低潮,再到防府讀賣、波士頓馬拉松等高水準賽事的洗禮,如人生的馬拉松生涯,謝佳晉可以說是看盡潮落潮起的「跑步百態」。

「如何在不完美的條件下,詮釋出屬於自己的完美」是謝佳晉的跑步態度。「每個人要面對的課題不一樣,也許是時間不夠、身體條件不好,或是傷病史多,你如何在這樣不盡完美的情況下,去達到屬於自己的完美,我覺得是大家都在學習的課題,也是我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

卸下賽場上與成績拚搏的肅殺身份,日常的謝佳晉其實就像你我身邊的大男孩一樣,喜歡看大胃王影片,也喜歡看電影,最享受的則是睡午覺,以及好好吃頓燒肉的犒賞時光。而最讓他珍惜的,除了可以繼續在漫長的道路上奔馳,更重要的,是那群既可以一起 LSD(長距離慢跑)也可以 LDS(喇迪賽)的朋友們。

從初馬 4 小時 49 分到跑進 2 小時 40 分的高牆,「速」人跑者謝佳晉將繼續跑出屬於自己的完美篇章!



採訪|Hedda.c
撰文|JOYCE


更多運動員故事、運動知識與運動按摩服務,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專頁:Wellcon Sports Massage 運動按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專家開講】賽前按摩會影響運動表現?迷思一次破解!

「運動按摩」顧名思義就是針對提升運動表現而設計的按摩。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但還是許多熱愛運動的民眾對運動按摩有不少疑問,像是:比賽前後是否可以按?按摩的頻率該如何安排?伸展與按摩有什麼差別?所以,今天我們就訪問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也是 Wellcon 的技術顧問——黃博靖物理治療師,來解答大家的問題! 定期去運動按摩,為什麼還是經常感到痠痛? 黃博靖談到,不是等到肌肉痠痛才來做運動按摩,而是平時就需要保養。每天訓練後,應該好好伸展,並用滾筒按摩,再搭配定期的徒手運動按摩,才能讓肌肉保持最佳狀態。 至於滾筒按摩,要達到全身肌肉完全放鬆的效果最少要 1 小時,有些肌肉保養的很好的選手,甚至訓練時間與放鬆時間是一比一,每個部位都要按壓到痠痛感逐漸消失才能換下一個部位,這樣才能確保緊繃的肌肉已經慢慢被鬆開,恢復原有的彈性。 但一般民眾生活忙碌,很難有這麼多時間放鬆,所以黃博靖建議可以一天選擇一個部位來放鬆,避免為了節省時間而犧牲了按摩品質,導致惡性循環。舉例來說,今天選定大腿股四頭肌前側為目標,就把這個部位徹底放鬆,明天再換另外一個部位。分次進行的方式不會花太多時間,也能有不錯的放鬆效果。 平常有確實伸展,為什麼還需要按摩? 伸展目的是讓肌肉與筋膜拉長,增加運動的角度。但肌肉內部、中間緊繃的部分並不會因為伸展就能放鬆,這時候還是要運用滾筒對激痛點與沾黏的肌肉進行按壓,或是透過徒手按摩處理更細部的肌群,才能解決肌肉緊繃、失去彈性的問題。 如何安排運動按摩的頻率? 運動按摩的頻率與訓練量成正比,運動越多,相對來說需要放鬆的頻率也要越高。可以參考下表(這部分指的是給專業按摩師做徒手按摩,不包含平時用滾筒的自我保養): 但實際情況還是會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以往完全沒有自我放鬆習慣的人,剛開始會需要比較密集的按摩,但等到慢慢肌肉恢復彈性,頻率就可以逐漸降低。而專業的按摩師也會利用手的感覺去評估客人的肌肉狀態,給予最適當的建議。 比賽前,適合運動按摩嗎? 建議要將運動按摩融入到日常訓練的課表中,讓肌肉與筋膜隨時保持柔軟彈性,才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並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若你是平常沒有按摩習慣的選手,最好將按摩安排在比賽一週之前,避免緊繃的肌肉被拉開後造成疼痛感,影響比賽狀態;但如...

【專家開講】胸鎖乳突肌:低存在感、影響力卻不容小覷的一對肌肉

第一次聽到「胸鎖乳突肌」的印象就是:好複雜的名字啊!而且相較於一般的肌肉名稱,字數也特別多。進一步了解才發現,看似沒有什麼存在感的胸鎖乳突肌,其實常常因為使用不當造成肌肉緊張,以致引發身體不適。重點是,我們還很難察覺是胸鎖乳突肌出了問題!這麼棘手的處境,讓我們趕快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揭開胸鎖乳突肌的真相吧!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顧名思義,胸鎖乳突肌有三個連接點,分別是胸骨、鎖骨,以及位於耳朵後方的乳突,它們的位置在脖子兩側,是左右對稱的一對肌肉。而胸鎖乳突肌又可分兩段,一段由胸骨連接到乳突,另一段由鎖骨連接到乳突。 雖然「胸鎖乳突肌」這五個字聽起來很陌生,但我們看上、看下、看左、看右可都是靠這對肌肉呢!當兩側胸鎖乳突肌離心收縮時,便可以抬頭看天空;相反地,向下低頭則是向心收縮。另外,以右側胸鎖乳突肌為例,除了牽涉到往上看與往下看,收縮時可以將頭轉向左側,所以左轉頭、右轉頭也都是胸鎖乳突肌的功勞喔! 胸鎖乳突肌緊繃的原因 胸鎖乳突肌的緊繃多是姿勢不良所導致,包括長時間低頭看書、滑手機、打字。相對地,有些工作需要長時間抬頭,像是油漆天花板、掛窗簾、寫黑板等,也會使胸鎖乳突肌長期處於收縮狀態。 螢幕不在正前方、習慣躺著看書,這些必須長時間將頭轉向某一側的不當姿勢,都會增加胸鎖乳突肌出力的機會,應盡量避免。 另外,從睡眠習慣來看,過高的枕頭會使胸鎖乳突肌處於縮短的位置。側睡或趴睡時,也會讓一側胸鎖乳突肌較長,而另一側胸鎖乳突肌較短。這些睡眠姿勢都會讓患者起床時特別有感,覺得脖子怪怪的。 除此之外,胸鎖乳突肌突然出力也很容易造成損傷。以「頸部揮鞭症」(whiplash syndrome)為例,開車時後方有車追撞上來,頭會因慣性快速地往前又往後,像是甩鞭子似的,在頭往後的過程中,胸鎖乳突肌需要瞬間用力讓頭穩住。 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患者長期咳嗽,咳嗽時頭部的運動跟甩鞭症相像,也會造成胸鎖乳突肌過度使用。最後,有些肺部功能較差、呼吸不順的病人,必須倚賴脖子前側肌肉去輔助吸氣,胸鎖乳突肌出力久了也會出現問題。 堪稱隱形殺手 胸鎖乳突肌最特別的地方是——肌肉本身並不會產生不適,反倒是它們的鄰居遭殃!舉例來說,一開始可能在胸骨下方有一點疼痛,進而導致胸悶;緊張的肌肉連帶影響到耳後的乳...

【專家開講】放鬆這件事無關乎年齡 小朋友也可以運動按摩哦!

隨著一次次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長知識,我們知道運動按摩不僅適合運動員,也適合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或者可以這麼說——運動按摩適合所有需要放鬆的身體。 但兒童或青少年也可以嗎?像是每天精實練習的田徑隊或籃球校隊,是否也能透過運動按摩來改善並提升運動表現呢? 其實小孩和大人的身體很相近! 首先關心的是,兒童、青少年的身體跟成人有何異同,才能進一步調整運動按摩的方式。一個 40 歲的成人與一個 10 歲孩童,儘管年齡差距甚大,體型可能也差上一倍,神奇的是,兩者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卻是一模一樣! 無論是兒童、青少年或是成人,運動後肌肉都會緊縮,感覺身體較僵硬,淋巴也會腫脹,特別是雙腳的感受更為明顯,而筋膜同樣會變緊,以致相對應的皮膚顯得緊繃。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我們運動後的身體變化並無差異。比較特別的是,兒童、青少年的皮膚比一般人更緊繃,黃院長根據臨床經驗的推論是——因為他們的身體還在成長中。當皮膚與淺層肌膜的成長速度不及骨骼與肌肉時,皮膚就會變得比較緊繃,這是常見的狀況。 此外,相較於成人,兒童、青少年在運動按摩的過程中較容易「癢」,對於身體的觸摸與按壓是較為敏感的,這是比較難克服的情況。若是個案無法忍耐「癢」的感覺,在過程中身體會不自禁緊張起來,按摩便很難進行下去。 特別給兒童與青少年運動按摩 雖然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很像,但如同上述較特別的情況,運動按摩時自然有相應的調整。當按摩對象是兒童、青少年時,按摩老師對於身體緊繃必須有更深的覺知,這是運動造成的,還是正在發育的關係?與其以身體鬆軟的手感為指標,應將目光放得更遠,去觀察之後回到運動場上的表現,只要可以感覺身體變輕鬆,且活動起來很順暢即可。 針對會覺得「癢」的按摩對象,儘管關鍵還是在自己的敏感度,但按摩老師可以藉由更慢、更輕的按壓,來減少刺激,按摩油也可以視情況省略。按摩時間則可以簡短為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先從半小時開始,再循序漸進增加,讓兒童、青少年能先接受按摩這件事。並且,鼓勵家長至少在前兩次按摩時陪同,一方面讓兒童、青少年比較安心,也讓家長了解整個過程。 比起生理的特徵,通常兒童、青少年會比較害羞,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比起面對成人,按摩老師會更有耐心地解釋正在按摩哪些肌肉,並講解需要放鬆該肌肉的原因。同時鼓勵兒童、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