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ellcon 會客室】恢復才是關鍵 鐵人王志袁:「希望我還有下一個 10 年。」

以業餘選手之姿在鐵人界打滾多年,並拿下多項輝煌成就的王志袁,有個比起本名更響亮的稱號——J 帥。說起 J 帥,其實近幾年已經很少現身公眾場合,參與的賽事多半以國外為主,但奇怪的是,他在鐵人界的名氣卻居高不下,是許多鐵人玩家追隨的目標。


30 歲前的三項挑戰
攤開 J 帥的運動生涯,要從 2008 年的第一場全程馬拉松說起。那時正就讀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的博士班,在生活看似一切穩定的情況下,交往多年的女友卻突然提出分手,這對當時的 J 帥來說,無疑是個難以接受的打擊,不過也因此打開通往鐵人之路的大門。

為了緩解失戀帶來的痛苦,他開始嘗試長距離的跑步運動,試圖透過折磨身體來蓋掉心痛的感受,每次都用盡全力地往前跨步,將自己逼到極限,直到喘不過氣。而也是那個時候,他決定在 30 歲前完成三件事:馬拉松、鐵人三項、單車環島。


即知即行的個性,讓 J 帥馬上在 2008 年底挑戰 ING 臺北馬拉松(即現在的臺北馬拉松),更以 3 小時 21 分的好成績完成人生初馬。說起當時感受,J 帥連一秒都不猶豫地說:「很痛,痛死了!馬拉松真的是非常痛苦的運動。」還記得完賽後腳底起了一顆大血泡,拖著歷經 42 公里早已沒有力氣的身體,到醫務站請工作人員協助處理,全身就像被卡車輾過般的痛不欲生,更是逼出 J 帥的男兒淚,「我跑馬拉松只哭過兩次,一次是初馬,一次是破三。」

而 J 帥的第一場鐵人三項,發生在 2009 年的苗栗明德水庫,整個過程讓人哭笑不得!在比賽前從來沒游過開放水域,第一次便直接獻給鐵人賽,實在是勇氣可嘉,但也因為如此,讓 J 帥下水後,面對踩不到地的恐懼和大家又踹又擠的壓迫下,直接想棄賽上岸,「水很髒,根本是伸手不見五指!」


此時,一旁的救生員簡直是一盞閃著耀眼光芒的救命燈塔,沒想到他卻堅持不讓 J 帥上岸,「不行,你不可以放棄。」僵持了一陣子,J 帥只好說:「那你魚雷浮標借我。」不料,救生員居然回答:「不行,這是要救人用的。」逼得 J 帥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但幸好有這段緩衝時間,使他慢慢冷靜下來,仔細思考棄賽後可能會產生的感受,或許會因為這樣一輩子都無法克服開放水域的恐懼。最後,他打起精神安撫內心的懼怕,拉著水道繩,用蛙式慢慢地向前游,也順利完成接下來的騎車和跑步。

這場賽事以 3 小時 01 分 52 秒完賽,分組 11,不禁令人好奇,若在一開始的游泳沒有太多猶豫的話,會有什麼樣的成績呢?雖然時間沒有辦法重來一次,但非常值得的是,這樣的結果反而激起 J 帥的挑戰欲,馬上投身兩個月後的第二場標鐵賽,接著便一場又一場,直到現在成為許多鐵人學習的目標。回想起來,或許也要感謝當初死都不讓他棄賽的救生員,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吧(笑)。


堅持很難 但放棄更難
非體育科班出身,卻在鐵人領域贏得多項傲人成績,相信背後勢必需要付上許多辛苦代價,特別是準備迎接每一場比賽的事前訓練。談及在練習過程中,是否曾經動過放棄的念頭?J 帥坦言道:「常常會想放棄,在很辛苦的時候也會問自己,靠腰,我到底在幹什麼?」但是這些疑問最終都抵不過身體的誠實,往往到了訓練時間,就會自動自發地進行今天的課表,或許就像每天的刷牙吃飯洗澡一樣,訓練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堅持與放棄,一左一右相互拉扯下,J 帥已經比任何人都了解,鐵人之於他,要堅持很難,但放棄更難,心是誠實的,喜歡就是喜歡。曾經有很多人私訊過他的粉絲團,詢問「很累了,不想練該怎麼辦」,他總是十分率性地回答:「不想練就不要練了。」如果真心喜愛一件事,大概兩三天不碰觸就會開始想念,不需要刻意賦予熱血或動機在上面,這才是內心真正渴望做的事;反之,就代表或許不適合,也不喜歡,那就更不用浪費時間勉強。


名氣愈大 愈有責任感
細數 J 帥在鐵人領域獲得的獎項,從國內到國外真是不計其數,這樣的成績自然帶來許多關注,除了詢問訓練的方式與心得外,當然也有不少讚美和鼓勵。過去 J 帥在接受訪問時曾說過自己「想要紅」,但現在卻一心一意地保持低調,「我很怕被別人捧,因為被捧,就會容易自滿,自滿就會帶來自負,自負就不再進步了,這是很可怕的事。」

這樣的轉變,或許和這幾年多半在國外參賽有關,接觸許多形形色色的選手,拓展不一樣的視野,了解原來世界這麼大,「我喜歡往外跑,去外面被人電一電,才會知道原來自己有這麼多不足,會想補上那個 gap,不斷挑戰,這才有樂趣。」若只侷限在臺灣,其實很難看到本身所缺乏的東西,久而久之,很可能真的成為 J 帥所擔心的自滿模樣,喪失自我,更喪失自我省思的能力。


聊及此處,J 帥也表示過去會想將自己在訓練上的想法寫下來,並分享給大家,但這一年來漸漸不再這麼做了,「我覺得我的東西不見得是對的,尤其是有太多不知道該怎麼練的東西。但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後,你講的話就很重要了。」愈有影響力,愈應該謹言慎行,以及對自己所發表的東西負責。也因著這份責任感,J 帥極少接受贊助,深怕替廠商背書會限制自己的客觀性,「我會選擇鐵人、馬拉松,出發點是因為這個東西好玩,可以挑戰自己、訓練自己,做到本來做不到的課表。但如果從好玩變成生意的話,就失去原本的價值了。」


恢復 才是重點
時間飛快,明年 J 帥即將滿 40 歲,從 2009 年的鐵人三項到現在,已經置身鐵人界 10 年。提及這 10 年遇過最大的挫折是什麼?他毫不諱言地說:「受傷和年紀大了吧。」有時心中會閃過一絲想放棄的念頭,認為自己都快 40 歲,還像個小夥子一樣拚命做什麼呢?但下一秒又會覺得還有很多沒做的事情,摸摸自己的身體,無傷無痛,也找不到一個不練的理由。

雖然年紀漸長是一件鐵錚錚的事實,或許無法再像年輕氣盛時那樣活力充沛,不過多場國內外的賽事經驗,讓他體認到,當實力到達一定的程度,大家比的是誰能賽前不受傷,並且恢復得最快,把自己照顧得最好。


現在的 J 帥比以前更愛惜身體,每天 10 點上床睡覺,早上 5 點起床,過著極度規律的生活。除了作息比一般人正常許多外,也十分注重運動後的保養,平常會自行使用滾筒放鬆、按摩,還有冰敷,甚至在冬天會特別泡溫泉,讓身體較快恢復。另外也固定每週進行一次運動按摩,有時碰上訓練高峰期,更會增加到兩次,讓 Wellcon 的老師放鬆自己處理不到的細微肌群。


希望還有下一個 10 年
最後,問到在鐵人領域的期待,J 帥說:「不要說期待,應該說是願望吧。」走過一個 10 年,接下來還是希望成績可以再往前推進,持續進步並保持一定的體能,快快樂樂的訓練和成長。思索了一下,他帶著一絲感概:「現在的世代講求快速,很多人一下子爆紅,享受在掌聲裏,但是漸漸你會發現他們消失了,帶著滿身傷淡出。」

這樣的觀察,更使得 J 帥珍惜現在還能游能騎能跑的狀態,希望自己還有下一個 10 年,盡力準備每一場比賽,且不留遺憾。最重要的是,這條鐵人之路,可以走得更長更久一點。


後記
J 帥:「希望我們 10 年後再見,50 歲時妳還可以訪問我。」
我:「好啊,那 10 年後我們還是約在這裏(Wellcon)嗎?」
這時,Wellcon 的海哥出聲了:「不行,我按不動了。」

下一個 10 年,希望 J 帥還在這裏,你們也在這裏,我們都在這裏。


採訪撰文|Hedda.c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專家開講】賽前按摩會影響運動表現?迷思一次破解!

「運動按摩」顧名思義就是針對提升運動表現而設計的按摩。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但還是許多熱愛運動的民眾對運動按摩有不少疑問,像是:比賽前後是否可以按?按摩的頻率該如何安排?伸展與按摩有什麼差別?所以,今天我們就訪問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也是 Wellcon 的技術顧問——黃博靖物理治療師,來解答大家的問題! 定期去運動按摩,為什麼還是經常感到痠痛? 黃博靖談到,不是等到肌肉痠痛才來做運動按摩,而是平時就需要保養。每天訓練後,應該好好伸展,並用滾筒按摩,再搭配定期的徒手運動按摩,才能讓肌肉保持最佳狀態。 至於滾筒按摩,要達到全身肌肉完全放鬆的效果最少要 1 小時,有些肌肉保養的很好的選手,甚至訓練時間與放鬆時間是一比一,每個部位都要按壓到痠痛感逐漸消失才能換下一個部位,這樣才能確保緊繃的肌肉已經慢慢被鬆開,恢復原有的彈性。 但一般民眾生活忙碌,很難有這麼多時間放鬆,所以黃博靖建議可以一天選擇一個部位來放鬆,避免為了節省時間而犧牲了按摩品質,導致惡性循環。舉例來說,今天選定大腿股四頭肌前側為目標,就把這個部位徹底放鬆,明天再換另外一個部位。分次進行的方式不會花太多時間,也能有不錯的放鬆效果。 平常有確實伸展,為什麼還需要按摩? 伸展目的是讓肌肉與筋膜拉長,增加運動的角度。但肌肉內部、中間緊繃的部分並不會因為伸展就能放鬆,這時候還是要運用滾筒對激痛點與沾黏的肌肉進行按壓,或是透過徒手按摩處理更細部的肌群,才能解決肌肉緊繃、失去彈性的問題。 如何安排運動按摩的頻率? 運動按摩的頻率與訓練量成正比,運動越多,相對來說需要放鬆的頻率也要越高。可以參考下表(這部分指的是給專業按摩師做徒手按摩,不包含平時用滾筒的自我保養): 但實際情況還是會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以往完全沒有自我放鬆習慣的人,剛開始會需要比較密集的按摩,但等到慢慢肌肉恢復彈性,頻率就可以逐漸降低。而專業的按摩師也會利用手的感覺去評估客人的肌肉狀態,給予最適當的建議。 比賽前,適合運動按摩嗎? 建議要將運動按摩融入到日常訓練的課表中,讓肌肉與筋膜隨時保持柔軟彈性,才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並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若你是平常沒有按摩習慣的選手,最好將按摩安排在比賽一週之前,避免緊繃的肌肉被拉開後造成疼痛感,影響比賽狀態;但如...

【專家開講】胸鎖乳突肌:低存在感、影響力卻不容小覷的一對肌肉

第一次聽到「胸鎖乳突肌」的印象就是:好複雜的名字啊!而且相較於一般的肌肉名稱,字數也特別多。進一步了解才發現,看似沒有什麼存在感的胸鎖乳突肌,其實常常因為使用不當造成肌肉緊張,以致引發身體不適。重點是,我們還很難察覺是胸鎖乳突肌出了問題!這麼棘手的處境,讓我們趕快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揭開胸鎖乳突肌的真相吧!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顧名思義,胸鎖乳突肌有三個連接點,分別是胸骨、鎖骨,以及位於耳朵後方的乳突,它們的位置在脖子兩側,是左右對稱的一對肌肉。而胸鎖乳突肌又可分兩段,一段由胸骨連接到乳突,另一段由鎖骨連接到乳突。 雖然「胸鎖乳突肌」這五個字聽起來很陌生,但我們看上、看下、看左、看右可都是靠這對肌肉呢!當兩側胸鎖乳突肌離心收縮時,便可以抬頭看天空;相反地,向下低頭則是向心收縮。另外,以右側胸鎖乳突肌為例,除了牽涉到往上看與往下看,收縮時可以將頭轉向左側,所以左轉頭、右轉頭也都是胸鎖乳突肌的功勞喔! 胸鎖乳突肌緊繃的原因 胸鎖乳突肌的緊繃多是姿勢不良所導致,包括長時間低頭看書、滑手機、打字。相對地,有些工作需要長時間抬頭,像是油漆天花板、掛窗簾、寫黑板等,也會使胸鎖乳突肌長期處於收縮狀態。 螢幕不在正前方、習慣躺著看書,這些必須長時間將頭轉向某一側的不當姿勢,都會增加胸鎖乳突肌出力的機會,應盡量避免。 另外,從睡眠習慣來看,過高的枕頭會使胸鎖乳突肌處於縮短的位置。側睡或趴睡時,也會讓一側胸鎖乳突肌較長,而另一側胸鎖乳突肌較短。這些睡眠姿勢都會讓患者起床時特別有感,覺得脖子怪怪的。 除此之外,胸鎖乳突肌突然出力也很容易造成損傷。以「頸部揮鞭症」(whiplash syndrome)為例,開車時後方有車追撞上來,頭會因慣性快速地往前又往後,像是甩鞭子似的,在頭往後的過程中,胸鎖乳突肌需要瞬間用力讓頭穩住。 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患者長期咳嗽,咳嗽時頭部的運動跟甩鞭症相像,也會造成胸鎖乳突肌過度使用。最後,有些肺部功能較差、呼吸不順的病人,必須倚賴脖子前側肌肉去輔助吸氣,胸鎖乳突肌出力久了也會出現問題。 堪稱隱形殺手 胸鎖乳突肌最特別的地方是——肌肉本身並不會產生不適,反倒是它們的鄰居遭殃!舉例來說,一開始可能在胸骨下方有一點疼痛,進而導致胸悶;緊張的肌肉連帶影響到耳後的乳...

【專家開講】放鬆這件事無關乎年齡 小朋友也可以運動按摩哦!

隨著一次次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長知識,我們知道運動按摩不僅適合運動員,也適合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或者可以這麼說——運動按摩適合所有需要放鬆的身體。 但兒童或青少年也可以嗎?像是每天精實練習的田徑隊或籃球校隊,是否也能透過運動按摩來改善並提升運動表現呢? 其實小孩和大人的身體很相近! 首先關心的是,兒童、青少年的身體跟成人有何異同,才能進一步調整運動按摩的方式。一個 40 歲的成人與一個 10 歲孩童,儘管年齡差距甚大,體型可能也差上一倍,神奇的是,兩者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卻是一模一樣! 無論是兒童、青少年或是成人,運動後肌肉都會緊縮,感覺身體較僵硬,淋巴也會腫脹,特別是雙腳的感受更為明顯,而筋膜同樣會變緊,以致相對應的皮膚顯得緊繃。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我們運動後的身體變化並無差異。比較特別的是,兒童、青少年的皮膚比一般人更緊繃,黃院長根據臨床經驗的推論是——因為他們的身體還在成長中。當皮膚與淺層肌膜的成長速度不及骨骼與肌肉時,皮膚就會變得比較緊繃,這是常見的狀況。 此外,相較於成人,兒童、青少年在運動按摩的過程中較容易「癢」,對於身體的觸摸與按壓是較為敏感的,這是比較難克服的情況。若是個案無法忍耐「癢」的感覺,在過程中身體會不自禁緊張起來,按摩便很難進行下去。 特別給兒童與青少年運動按摩 雖然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很像,但如同上述較特別的情況,運動按摩時自然有相應的調整。當按摩對象是兒童、青少年時,按摩老師對於身體緊繃必須有更深的覺知,這是運動造成的,還是正在發育的關係?與其以身體鬆軟的手感為指標,應將目光放得更遠,去觀察之後回到運動場上的表現,只要可以感覺身體變輕鬆,且活動起來很順暢即可。 針對會覺得「癢」的按摩對象,儘管關鍵還是在自己的敏感度,但按摩老師可以藉由更慢、更輕的按壓,來減少刺激,按摩油也可以視情況省略。按摩時間則可以簡短為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先從半小時開始,再循序漸進增加,讓兒童、青少年能先接受按摩這件事。並且,鼓勵家長至少在前兩次按摩時陪同,一方面讓兒童、青少年比較安心,也讓家長了解整個過程。 比起生理的特徵,通常兒童、青少年會比較害羞,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比起面對成人,按摩老師會更有耐心地解釋正在按摩哪些肌肉,並講解需要放鬆該肌肉的原因。同時鼓勵兒童、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