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開講】滾筒用得巧,運動沒煩惱!關於滾筒你該知道的 6 大觀念


愛運動的你,真的「滾」對了嗎?有著「運動好朋友」之稱的滾筒,相信是大家在漫漫運動路上必備的放鬆利器之一。只是市面上的滾筒百百款,到底該怎麼選擇?關於滾筒的使用又有什麼該注意的地方呢?

本篇特別邀請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黃博靖,來跟大家分享滾筒使用的「眉眉角角」,趕快來檢視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滾」對了吧! 

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黃博靖

觀念一:放鬆訓練兩相宜,滾筒也能這樣用
針對滾筒的用途,黃博靖表示,多數人對於滾筒的印象多為用來放鬆,但其實近年來也有許多人拿來作為肌力訓練的輔助器材。 

「滾筒之所以可以作為肌力訓練的媒介,主要是藉由其圓筒狀的外型,去作為一個不穩定的平面,進而提升訓練難度,加強訓練效果。」以跑者常做的棒式來說,若將滾筒置於小腿脛前肌或腳踝下,使腳尖不碰地,在過程中藉由滾筒的不穩定特性,讓跑者更有意識地去控制核心肌群的力量,使身體維持挺直呈一直線的動作,如此更可達到強化核心的訓練效果。 

觀念二:滾筒按摩、徒手運動按摩哪個好?雙拼搭配效果更佳 
談到按摩,相信一定有許多人會拿滾筒按摩及徒手運動按摩來做比較。針對這點,黃博靖表示,不同按摩方式都有它的優缺點,例如滾筒有的面積範圍較大、有的較小,或甚至有許多不同形狀,但畢竟不是每一個都能夠完全符合人體需求,因此就必須依照目標部位來選擇適合的放鬆方式。 

一般來說,常見的圓筒狀滾筒大多用於大腿前側或內外側,而針對臀部坐骨附近則比較適合使用球狀輔具;另外還有像是脊椎的後側,特別是脊突兩旁,由於部位凹凸不平,且較為細緻窄小,使用花生球反而才是個好選擇。 

常見的圓筒狀滾筒大多用於大腿前側或內外側 

針對臀部坐骨附近則比較適合使用球狀輔具 

但如果上述提到的工具都無法按到需求點,那可能就得使用能夠彈性並靈活運動的雙手來作輔助。因此滾筒按摩與徒手運動按摩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只有能不能夠符合放鬆需求,利用兩者互補特性,視需求來做搭配,更能使放鬆成效有加乘效果。

觀念三:滾筒百百款,適其所需是關鍵 
至於面對市面上百百款的滾筒款式,到底該怎麼選擇呢?黃博靖說,針對軟硬的選擇,可先從身體狀態做判斷。是筋骨較硬的運動初學者?還是身體常處於非常緊繃的狀態?建議可以先從較軟的泡綿滾筒開始,避免因為「硬碰硬」而產生難耐的疼痛感。 

而顆粒以及滾筒大小的部分,則可依照放鬆部位做選擇。例如若要使用在平面比較無法按摩到,或是特殊單點部位,像是坐骨附近,較大顆粒的狼牙棒就會比較合適。那如果是要放鬆大腿前側,使用大面積的圓柱滾筒,則會比小型球狀輔具要來得省時有效。 

想要達到深層放鬆,就要針對不同的放鬆需求,選擇合適的放鬆輔具(圖片來源:JOYCE)

其他像是近期興起的震動滾筒,其震動的觸感除了可以減輕使用中的疼痛感以外,利用振頻所能達到的舒緩成效,也優於一般滾筒。不過其省時、高效率的特性,相對單價也較高,因此適合訓練量較大,或較有充足預算的人入手。

觀念四:先按壓後滾動,享受過程很重要 
找到適合的滾筒之後,使用技巧也很重要。黃博靖建議,每周按摩頻率可視身體狀態與訓練強度做調整,對於一般運動者,每周約 1-2 次即可。除此之外,一般會建議在運動後先做伸展,待肌肉拉長後,再使用滾筒來做定點壓迫及延展滾動,如此方可達到最大的放鬆成效。 

在運動後先做伸展,待肌肉拉長後,再使用滾筒來做定點壓迫及延展滾動,如此可達到最大的放鬆成效

手法部分應採「先按壓後滾動」,也就是痠痛點用壓的,放鬆點用滾的,讓單點部位能夠有足夠時間去感受到放鬆效果後,再用滾動方式做延展。而力道則需以不超過使用者最大耐受程度為原則,假設目標肌群已久壓不痛,可嘗試再次加重力度,像是增加身體重量,或是更換適合單點加壓的輔具。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如單點位置久壓仍有強烈疼痛感,那可能就意味著此部位需使用其他工具或手法,或甚至是有受傷的情況發生,此時則建議須尋求專業人士協助,避免因過度按壓而加劇傷痛。 

如單點位置久壓仍有強烈疼痛感,需注意是否有傷痛產生 

而為了有效達到放鬆效果,黃博靖也提醒,使用者應有意識地去控制身體,讓它能夠呈現完全的放鬆狀態。許多人常常會因為過度緊張,導致身體處於過分緊繃狀態,如此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成效,還會加重肌肉的不適感。因此「享受」滾筒按摩的過程也是需要注意的課題之一。

觀念五:重質不重量,慢慢滾更有效 
談到滾筒常見的使用錯誤,黃博靖笑說:「最常見的其實就是『滾太快』。」現代人為求快速,常常一個部位還沒放鬆完全就更換下個部位,但其實想要達到全身肌肉的「完全放鬆」,最少需要花上 1 個小時的時間才行,甚至有些專業選手會花上與訓練相同的時間來做恢復,由此可見放鬆「質量」的重要性。

使用滾筒按摩時切勿貪快,應讓單點部位有充足時間感受按壓後,再用滾動方式慢慢去做延展

不過如果真的比較沒有時間可以一次做足放鬆該怎麼辦呢?黃博靖建議,可以採分次分段方式,也就是一天選擇一個部位來放鬆,如此既可避免為了省時間而忽略按摩品質的惡性循環,還能讓當日選擇的目標肌群,達到完全放鬆的成效。當然,如果你有點預算,選擇兼具省時又有效率的震動滾筒或按摩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觀念六:想要直達痠痛點,放置位置是重點
如同前面所提,依照不同部位的放鬆需求,除了要選擇適合的滾筒工具以外,放鬆時滾筒放置的位置也很重要。 

例如一般放鬆小腿後側,通常會採跪姿,如使用的是較粗的滾筒,其放置位置應偏向下方靠近腳踝處;而比較細長型的滾筒則可放置在較靠近膝蓋的位置,藉以讓滾筒可以直達痠痛點。 

採跪姿來放鬆小腿後側時,如使用的是較粗的滾筒,其適合放置在靠近腳踝處

將滾筒放置於髖關節外側來做按壓滾動時,可舒緩跑者常有的骼脛束緊繃困擾 

欲放鬆小腿前側,可採單腳跪姿,將滾筒置於脛前肌下

針對臀部肌群,可直接坐於滾筒上方,並利用雙手支撐去帶動滾筒。如欲加重按摩力道,可將一腳放在另一腳膝蓋上,強化單側臀肌的放鬆成效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下背位置由於與脊椎骨連動,相對較為脆弱,因此不適合直接使用滾筒做來回按壓。若真的想要放鬆脊椎附近的肌群,會建議使用球狀工具作輔助,或將滾筒放置於胸椎處,並以其當作支點來做胸椎伸展,不過此僅適用於筋骨活動較佳的人,年長者或筋骨較硬的初學者若有下背不適的困擾,仍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若想要放鬆脊椎附近的肌群,可將滾筒放置於胸椎處,並以其當作支點來做胸椎伸展,藉以舒緩周邊肌群

不只運動一下子,更要無傷運動一輩子!在專注訓練之餘,也別忘記花些心思在放鬆與恢復上,讓身體可以時時刻刻維持在最佳狀態,進而迎接更多的運動挑戰!

善用滾筒,不只讓身體獲得深層放鬆,更可讓自己維持最佳狀態,進而接受更多的運動挑戰!


動作示範:物理治療師 梁鈞嵐


採訪|Captain
撰文|JOYC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專家開講】賽前按摩會影響運動表現?迷思一次破解!

「運動按摩」顧名思義就是針對提升運動表現而設計的按摩。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但還是許多熱愛運動的民眾對運動按摩有不少疑問,像是:比賽前後是否可以按?按摩的頻率該如何安排?伸展與按摩有什麼差別?所以,今天我們就訪問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也是 Wellcon 的技術顧問——黃博靖物理治療師,來解答大家的問題! 定期去運動按摩,為什麼還是經常感到痠痛? 黃博靖談到,不是等到肌肉痠痛才來做運動按摩,而是平時就需要保養。每天訓練後,應該好好伸展,並用滾筒按摩,再搭配定期的徒手運動按摩,才能讓肌肉保持最佳狀態。 至於滾筒按摩,要達到全身肌肉完全放鬆的效果最少要 1 小時,有些肌肉保養的很好的選手,甚至訓練時間與放鬆時間是一比一,每個部位都要按壓到痠痛感逐漸消失才能換下一個部位,這樣才能確保緊繃的肌肉已經慢慢被鬆開,恢復原有的彈性。 但一般民眾生活忙碌,很難有這麼多時間放鬆,所以黃博靖建議可以一天選擇一個部位來放鬆,避免為了節省時間而犧牲了按摩品質,導致惡性循環。舉例來說,今天選定大腿股四頭肌前側為目標,就把這個部位徹底放鬆,明天再換另外一個部位。分次進行的方式不會花太多時間,也能有不錯的放鬆效果。 平常有確實伸展,為什麼還需要按摩? 伸展目的是讓肌肉與筋膜拉長,增加運動的角度。但肌肉內部、中間緊繃的部分並不會因為伸展就能放鬆,這時候還是要運用滾筒對激痛點與沾黏的肌肉進行按壓,或是透過徒手按摩處理更細部的肌群,才能解決肌肉緊繃、失去彈性的問題。 如何安排運動按摩的頻率? 運動按摩的頻率與訓練量成正比,運動越多,相對來說需要放鬆的頻率也要越高。可以參考下表(這部分指的是給專業按摩師做徒手按摩,不包含平時用滾筒的自我保養): 但實際情況還是會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以往完全沒有自我放鬆習慣的人,剛開始會需要比較密集的按摩,但等到慢慢肌肉恢復彈性,頻率就可以逐漸降低。而專業的按摩師也會利用手的感覺去評估客人的肌肉狀態,給予最適當的建議。 比賽前,適合運動按摩嗎? 建議要將運動按摩融入到日常訓練的課表中,讓肌肉與筋膜隨時保持柔軟彈性,才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並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若你是平常沒有按摩習慣的選手,最好將按摩安排在比賽一週之前,避免緊繃的肌肉被拉開後造成疼痛感,影響比賽狀態;但如...

【專家開講】胸鎖乳突肌:低存在感、影響力卻不容小覷的一對肌肉

第一次聽到「胸鎖乳突肌」的印象就是:好複雜的名字啊!而且相較於一般的肌肉名稱,字數也特別多。進一步了解才發現,看似沒有什麼存在感的胸鎖乳突肌,其實常常因為使用不當造成肌肉緊張,以致引發身體不適。重點是,我們還很難察覺是胸鎖乳突肌出了問題!這麼棘手的處境,讓我們趕快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揭開胸鎖乳突肌的真相吧!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顧名思義,胸鎖乳突肌有三個連接點,分別是胸骨、鎖骨,以及位於耳朵後方的乳突,它們的位置在脖子兩側,是左右對稱的一對肌肉。而胸鎖乳突肌又可分兩段,一段由胸骨連接到乳突,另一段由鎖骨連接到乳突。 雖然「胸鎖乳突肌」這五個字聽起來很陌生,但我們看上、看下、看左、看右可都是靠這對肌肉呢!當兩側胸鎖乳突肌離心收縮時,便可以抬頭看天空;相反地,向下低頭則是向心收縮。另外,以右側胸鎖乳突肌為例,除了牽涉到往上看與往下看,收縮時可以將頭轉向左側,所以左轉頭、右轉頭也都是胸鎖乳突肌的功勞喔! 胸鎖乳突肌緊繃的原因 胸鎖乳突肌的緊繃多是姿勢不良所導致,包括長時間低頭看書、滑手機、打字。相對地,有些工作需要長時間抬頭,像是油漆天花板、掛窗簾、寫黑板等,也會使胸鎖乳突肌長期處於收縮狀態。 螢幕不在正前方、習慣躺著看書,這些必須長時間將頭轉向某一側的不當姿勢,都會增加胸鎖乳突肌出力的機會,應盡量避免。 另外,從睡眠習慣來看,過高的枕頭會使胸鎖乳突肌處於縮短的位置。側睡或趴睡時,也會讓一側胸鎖乳突肌較長,而另一側胸鎖乳突肌較短。這些睡眠姿勢都會讓患者起床時特別有感,覺得脖子怪怪的。 除此之外,胸鎖乳突肌突然出力也很容易造成損傷。以「頸部揮鞭症」(whiplash syndrome)為例,開車時後方有車追撞上來,頭會因慣性快速地往前又往後,像是甩鞭子似的,在頭往後的過程中,胸鎖乳突肌需要瞬間用力讓頭穩住。 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患者長期咳嗽,咳嗽時頭部的運動跟甩鞭症相像,也會造成胸鎖乳突肌過度使用。最後,有些肺部功能較差、呼吸不順的病人,必須倚賴脖子前側肌肉去輔助吸氣,胸鎖乳突肌出力久了也會出現問題。 堪稱隱形殺手 胸鎖乳突肌最特別的地方是——肌肉本身並不會產生不適,反倒是它們的鄰居遭殃!舉例來說,一開始可能在胸骨下方有一點疼痛,進而導致胸悶;緊張的肌肉連帶影響到耳後的乳...

【專家開講】放鬆這件事無關乎年齡 小朋友也可以運動按摩哦!

隨著一次次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長知識,我們知道運動按摩不僅適合運動員,也適合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或者可以這麼說——運動按摩適合所有需要放鬆的身體。 但兒童或青少年也可以嗎?像是每天精實練習的田徑隊或籃球校隊,是否也能透過運動按摩來改善並提升運動表現呢? 其實小孩和大人的身體很相近! 首先關心的是,兒童、青少年的身體跟成人有何異同,才能進一步調整運動按摩的方式。一個 40 歲的成人與一個 10 歲孩童,儘管年齡差距甚大,體型可能也差上一倍,神奇的是,兩者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卻是一模一樣! 無論是兒童、青少年或是成人,運動後肌肉都會緊縮,感覺身體較僵硬,淋巴也會腫脹,特別是雙腳的感受更為明顯,而筋膜同樣會變緊,以致相對應的皮膚顯得緊繃。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我們運動後的身體變化並無差異。比較特別的是,兒童、青少年的皮膚比一般人更緊繃,黃院長根據臨床經驗的推論是——因為他們的身體還在成長中。當皮膚與淺層肌膜的成長速度不及骨骼與肌肉時,皮膚就會變得比較緊繃,這是常見的狀況。 此外,相較於成人,兒童、青少年在運動按摩的過程中較容易「癢」,對於身體的觸摸與按壓是較為敏感的,這是比較難克服的情況。若是個案無法忍耐「癢」的感覺,在過程中身體會不自禁緊張起來,按摩便很難進行下去。 特別給兒童與青少年運動按摩 雖然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很像,但如同上述較特別的情況,運動按摩時自然有相應的調整。當按摩對象是兒童、青少年時,按摩老師對於身體緊繃必須有更深的覺知,這是運動造成的,還是正在發育的關係?與其以身體鬆軟的手感為指標,應將目光放得更遠,去觀察之後回到運動場上的表現,只要可以感覺身體變輕鬆,且活動起來很順暢即可。 針對會覺得「癢」的按摩對象,儘管關鍵還是在自己的敏感度,但按摩老師可以藉由更慢、更輕的按壓,來減少刺激,按摩油也可以視情況省略。按摩時間則可以簡短為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先從半小時開始,再循序漸進增加,讓兒童、青少年能先接受按摩這件事。並且,鼓勵家長至少在前兩次按摩時陪同,一方面讓兒童、青少年比較安心,也讓家長了解整個過程。 比起生理的特徵,通常兒童、青少年會比較害羞,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比起面對成人,按摩老師會更有耐心地解釋正在按摩哪些肌肉,並講解需要放鬆該肌肉的原因。同時鼓勵兒童、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