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ellcon 會客室】越野好手鍾易霖:「痛苦只會留在當下,帶走的只有美好。」

多數人運動只是為了擁有更健康的身體,但今天的故事主角鍾易霖,卻用外人看起來極端的方式來體驗生命的美好。曾經完成 UTMB(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耐力賽)的易霖,是國內越野超馬好手,參加的比賽多半都位於 1,000-3,000 公尺高山,上升動則近萬公尺,總距離幾乎都破百公里,沒有花數十個小時是無法完賽的,除了挑戰人體極限,更要克服環境帶來的挑戰。越野對他來說究竟有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我們要的從來就不是簡單,困難加倍、樂趣也加倍
當問到運動、跑步有這麼多種,為何會選擇越野超馬這麼困難的項目?易霖說:「因為困難加倍,樂趣也加倍吧!」他也分享一位超馬前輩說過的話:「We would not want it to be easy,其實我們要的從來就不是簡單,有些人會認為我們是想挑戰困難,但我覺得我想要的是過程中的樂趣。」


另外,易霖也用「日久見人心」來形容他與越野超馬的關係,每當跑到精神耗弱時,心中的另外一個自己就會跳出來和自己對話,也藉此發現自己有這麼多面向,更透過這樣的對話了解自身缺乏的部分,未來不管是訓練還是生活,都有辦法去面對這些弱點。

比如說,易霖第一次跑完發現原來很怕黑,不喜歡半夜一個人落單在山上的感覺,他並沒有選擇逃避或是隱藏內心的恐懼,而是接受害怕的事實並與它和平共處,才逐漸放下心中的恐懼。


利用「轉念」忘掉當下的痛苦
比賽過程中清醒的時候,易霖都會模擬比賽策略,包含地形、補給站的距離、困難路段所在的位置,面對不同關卡要怎麼應對等等。但這種長距離比賽還是會有很多狀況,有時候是身體的失溫、腸胃不舒服。若是陷入精神耗弱的狀況,更會從鼓勵自己到罵自己、否定自己,發現自己沒有想像中堅強。

這時候「轉念」就很重要,他會試著告訴自己狀況不可能永遠走下坡,當走到谷底總會反彈,長距離比賽除了拚體能,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往往一個轉念,就能再堅持下去。


而比賽的後段,易霖也會把困難的目標拆解成簡單的小目標,例如還剩下最後 50 公里,可以告訴自己只要跑完 10 公里就好。每次專注在眼前的小目標上,心理壓力便能夠有效降低,達成小目標後也有足夠動力再往前,大大提升完賽的動力。

有時候他甚至會把目標設定為要和每位補給站辛苦服務的志工道謝,進而忘記當下的痛苦與里程的壓力,轉移想放棄的注意力。

棄賽就是轉念失敗的結果
易霖笑說:「目前沒有想放棄這項運動過,但棄賽的經驗很多。」他表示,棄賽就是轉念失敗,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棄賽,隔天早上起來心中的悔恨無法言喻,甚至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經過幾次被自己拋棄的感覺(棄賽),讓易霖更會耐住性子面對比賽,因為不想再體驗那種悔恨的感覺了。


講到棄賽最多的比賽就是谷關越野賽,因為地形崎嶇險峻,僅 100 公里總爬升就超過一萬公尺,高難度的賽道讓他參加了三、四次只有完賽一次。完賽的那次也讓他印象深刻,原本的競爭對手在入夜後瞬間變成隊友,總共四位選手組成小組互相扶持、鼓勵,想睡覺的就跑在中間,輪流休息慢慢推進,直到天亮大家才繼續開始「拚輸贏」。不過也因為谷關特殊的地形與經驗,讓易霖學習到不少,並能運用在其他的賽事中。



一場車禍,讓他更珍惜能跑步的時刻
2014 年易霖認識一群登山前輩,那時候才真正開始接觸登山的易霖,驚訝地發現台灣的高山之美,因此愛上了穿梭山林之間。同時,他們也相約要參加一場環富士山的比賽,因為比賽有點數限制,所以開始出國比賽累積點數。


不過就在他投入的同時,發生了一場車禍,休養了半年,一切訓練的累積就此歸零了。那段時間雖然非常艱難,但易霖並沒有放棄,反而體會到「可以跑步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而且痛苦也是美好的,因為那代表自己還活著,讓他更加珍惜每次跑步的時刻。





只有每次平安回家,才是該保持的紀錄
談到生活與跑步的兼顧,易霖覺得上天是公平的,當你想要投入某個領域,另外一面一定會被犧牲,所以與其說兼顧,他覺得取捨更貼切。

外人看來生活與跑步平衡,那都是因為家人的犧牲,他也警惕自己不能跑到走火入魔,如果夢想沒有把家人放在裡面,對他而言也沒有太大意義。加上越野是風險較高的運動,所以會盡量不讓家人擔心,他說:「只有每次平安回家,才是該保持的紀錄。」唯有做到這點,才是基本的負責態度,對得起家人的支持。


易霖回想第一次太太和他一起參與環富士山賽事,太太與同行友人一起在私補站準備補給,由於天候不佳,選手們都是渾身泥濘的進入補給站,她頓時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瘋子」在從事這項運動,之後也陸續陪易霖到世界各地比賽。在 UTMB 比賽中被歐洲人對戶外的態度所感染,甚至有全家大小陪著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一起進終點,慢慢能理解這項運動的魅力,也知道這項運動能帶給人正面的力量,於是越來越支持易霖。


尚未實現的夢想,是繼續的原動力
易霖近年檢視自己的越野成績,與同好一起討論研究後,覺得要再把成績推進,需要再精進跑步技術,所以今年會把重心放在全馬和超馬比賽上。剛結束的 24 小時臺北超級馬拉松順利達到 200 公里的國家級標準,也有機會能申請接下來的東吳超馬。


至於還未實現的夢想總共有兩個,第一,易霖對 UTMB 還是抱有一絲遺憾,希望能再挑戰一次,讓完賽時間再進步,也期待再回到夏慕尼這個小鎮,感受戶外天堂的氛圍;第二,則是總長 333 公里限時 150 小時的巨人之旅(TDG),挑戰更極限的賽事。


易霖說:「我想這種極限運動之所以這麼吸引我,是因為當完賽後痛苦只會留在當下,腦袋中不斷回想的都只有美好的東西。」就像日本越野傳奇鏑木毅在私下交流時對易霖留下「享受的勇氣」一樣,也許就是這項運動最好的註解。



(以上圖片由鍾易霖提供。)


幕後花絮
訪問前,易霖也沒錯過體驗運動按摩的機會。上個週末才完成 24 小時超馬並達到 200 公里國家級標準,當天按起來特別有「感覺」,雖然 Dona 老師還只是把手放上來而已,但易霖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肌肉累積的疲勞、緊繃帶來的疼痛。


他表示平常比較少做滾筒按摩,而且自己按會對自己比較「仁慈」,昨天來做運動按摩感覺很深層,處理到平常沒有放鬆的肌群,經過淋巴引流的手法,隔天水腫也有明顯改善。加上自己專攻長距離賽事,肌肉的彈性更為重要,身體代償累積的疲勞光靠休息並不會消失,常常會在比賽後段跑出來,影響到比賽表現。經過今天的體驗後,會更重視肌肉的放鬆與保養。



更多運動員故事、運動知識與運動按摩服務,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專頁:Wellcon Sports Massage 運動按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專家開講】賽前按摩會影響運動表現?迷思一次破解!

「運動按摩」顧名思義就是針對提升運動表現而設計的按摩。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但還是許多熱愛運動的民眾對運動按摩有不少疑問,像是:比賽前後是否可以按?按摩的頻率該如何安排?伸展與按摩有什麼差別?所以,今天我們就訪問到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的院長,也是 Wellcon 的技術顧問——黃博靖物理治療師,來解答大家的問題! 定期去運動按摩,為什麼還是經常感到痠痛? 黃博靖談到,不是等到肌肉痠痛才來做運動按摩,而是平時就需要保養。每天訓練後,應該好好伸展,並用滾筒按摩,再搭配定期的徒手運動按摩,才能讓肌肉保持最佳狀態。 至於滾筒按摩,要達到全身肌肉完全放鬆的效果最少要 1 小時,有些肌肉保養的很好的選手,甚至訓練時間與放鬆時間是一比一,每個部位都要按壓到痠痛感逐漸消失才能換下一個部位,這樣才能確保緊繃的肌肉已經慢慢被鬆開,恢復原有的彈性。 但一般民眾生活忙碌,很難有這麼多時間放鬆,所以黃博靖建議可以一天選擇一個部位來放鬆,避免為了節省時間而犧牲了按摩品質,導致惡性循環。舉例來說,今天選定大腿股四頭肌前側為目標,就把這個部位徹底放鬆,明天再換另外一個部位。分次進行的方式不會花太多時間,也能有不錯的放鬆效果。 平常有確實伸展,為什麼還需要按摩? 伸展目的是讓肌肉與筋膜拉長,增加運動的角度。但肌肉內部、中間緊繃的部分並不會因為伸展就能放鬆,這時候還是要運用滾筒對激痛點與沾黏的肌肉進行按壓,或是透過徒手按摩處理更細部的肌群,才能解決肌肉緊繃、失去彈性的問題。 如何安排運動按摩的頻率? 運動按摩的頻率與訓練量成正比,運動越多,相對來說需要放鬆的頻率也要越高。可以參考下表(這部分指的是給專業按摩師做徒手按摩,不包含平時用滾筒的自我保養): 但實際情況還是會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以往完全沒有自我放鬆習慣的人,剛開始會需要比較密集的按摩,但等到慢慢肌肉恢復彈性,頻率就可以逐漸降低。而專業的按摩師也會利用手的感覺去評估客人的肌肉狀態,給予最適當的建議。 比賽前,適合運動按摩嗎? 建議要將運動按摩融入到日常訓練的課表中,讓肌肉與筋膜隨時保持柔軟彈性,才能有效提升運動表現並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 若你是平常沒有按摩習慣的選手,最好將按摩安排在比賽一週之前,避免緊繃的肌肉被拉開後造成疼痛感,影響比賽狀態;但如...

【專家開講】胸鎖乳突肌:低存在感、影響力卻不容小覷的一對肌肉

第一次聽到「胸鎖乳突肌」的印象就是:好複雜的名字啊!而且相較於一般的肌肉名稱,字數也特別多。進一步了解才發現,看似沒有什麼存在感的胸鎖乳突肌,其實常常因為使用不當造成肌肉緊張,以致引發身體不適。重點是,我們還很難察覺是胸鎖乳突肌出了問題!這麼棘手的處境,讓我們趕快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揭開胸鎖乳突肌的真相吧!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顧名思義,胸鎖乳突肌有三個連接點,分別是胸骨、鎖骨,以及位於耳朵後方的乳突,它們的位置在脖子兩側,是左右對稱的一對肌肉。而胸鎖乳突肌又可分兩段,一段由胸骨連接到乳突,另一段由鎖骨連接到乳突。 雖然「胸鎖乳突肌」這五個字聽起來很陌生,但我們看上、看下、看左、看右可都是靠這對肌肉呢!當兩側胸鎖乳突肌離心收縮時,便可以抬頭看天空;相反地,向下低頭則是向心收縮。另外,以右側胸鎖乳突肌為例,除了牽涉到往上看與往下看,收縮時可以將頭轉向左側,所以左轉頭、右轉頭也都是胸鎖乳突肌的功勞喔! 胸鎖乳突肌緊繃的原因 胸鎖乳突肌的緊繃多是姿勢不良所導致,包括長時間低頭看書、滑手機、打字。相對地,有些工作需要長時間抬頭,像是油漆天花板、掛窗簾、寫黑板等,也會使胸鎖乳突肌長期處於收縮狀態。 螢幕不在正前方、習慣躺著看書,這些必須長時間將頭轉向某一側的不當姿勢,都會增加胸鎖乳突肌出力的機會,應盡量避免。 另外,從睡眠習慣來看,過高的枕頭會使胸鎖乳突肌處於縮短的位置。側睡或趴睡時,也會讓一側胸鎖乳突肌較長,而另一側胸鎖乳突肌較短。這些睡眠姿勢都會讓患者起床時特別有感,覺得脖子怪怪的。 除此之外,胸鎖乳突肌突然出力也很容易造成損傷。以「頸部揮鞭症」(whiplash syndrome)為例,開車時後方有車追撞上來,頭會因慣性快速地往前又往後,像是甩鞭子似的,在頭往後的過程中,胸鎖乳突肌需要瞬間用力讓頭穩住。 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患者長期咳嗽,咳嗽時頭部的運動跟甩鞭症相像,也會造成胸鎖乳突肌過度使用。最後,有些肺部功能較差、呼吸不順的病人,必須倚賴脖子前側肌肉去輔助吸氣,胸鎖乳突肌出力久了也會出現問題。 堪稱隱形殺手 胸鎖乳突肌最特別的地方是——肌肉本身並不會產生不適,反倒是它們的鄰居遭殃!舉例來說,一開始可能在胸骨下方有一點疼痛,進而導致胸悶;緊張的肌肉連帶影響到耳後的乳...

【專家開講】放鬆這件事無關乎年齡 小朋友也可以運動按摩哦!

隨著一次次跟著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長知識,我們知道運動按摩不僅適合運動員,也適合長時間久坐的上班族,或者可以這麼說——運動按摩適合所有需要放鬆的身體。 但兒童或青少年也可以嗎?像是每天精實練習的田徑隊或籃球校隊,是否也能透過運動按摩來改善並提升運動表現呢? 其實小孩和大人的身體很相近! 首先關心的是,兒童、青少年的身體跟成人有何異同,才能進一步調整運動按摩的方式。一個 40 歲的成人與一個 10 歲孩童,儘管年齡差距甚大,體型可能也差上一倍,神奇的是,兩者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卻是一模一樣! 無論是兒童、青少年或是成人,運動後肌肉都會緊縮,感覺身體較僵硬,淋巴也會腫脹,特別是雙腳的感受更為明顯,而筋膜同樣會變緊,以致相對應的皮膚顯得緊繃。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我們運動後的身體變化並無差異。比較特別的是,兒童、青少年的皮膚比一般人更緊繃,黃院長根據臨床經驗的推論是——因為他們的身體還在成長中。當皮膚與淺層肌膜的成長速度不及骨骼與肌肉時,皮膚就會變得比較緊繃,這是常見的狀況。 此外,相較於成人,兒童、青少年在運動按摩的過程中較容易「癢」,對於身體的觸摸與按壓是較為敏感的,這是比較難克服的情況。若是個案無法忍耐「癢」的感覺,在過程中身體會不自禁緊張起來,按摩便很難進行下去。 特別給兒童與青少年運動按摩 雖然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很像,但如同上述較特別的情況,運動按摩時自然有相應的調整。當按摩對象是兒童、青少年時,按摩老師對於身體緊繃必須有更深的覺知,這是運動造成的,還是正在發育的關係?與其以身體鬆軟的手感為指標,應將目光放得更遠,去觀察之後回到運動場上的表現,只要可以感覺身體變輕鬆,且活動起來很順暢即可。 針對會覺得「癢」的按摩對象,儘管關鍵還是在自己的敏感度,但按摩老師可以藉由更慢、更輕的按壓,來減少刺激,按摩油也可以視情況省略。按摩時間則可以簡短為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先從半小時開始,再循序漸進增加,讓兒童、青少年能先接受按摩這件事。並且,鼓勵家長至少在前兩次按摩時陪同,一方面讓兒童、青少年比較安心,也讓家長了解整個過程。 比起生理的特徵,通常兒童、青少年會比較害羞,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比起面對成人,按摩老師會更有耐心地解釋正在按摩哪些肌肉,並講解需要放鬆該肌肉的原因。同時鼓勵兒童、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