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過這種經驗,膝蓋不舒服尋找醫生協助時,被判斷為是「跑者膝」?但明明不跑步、不運動,怎麼會有跑者膝呢,是不是哪裡弄錯了?若你也有這樣的困擾或疑問,趕快來看看安健維康物理治療所院長——黃博靖怎麼說吧! 為什麼不跑步也會有跑者膝? 簡單來說,「跑者膝」指的是一種綜合症狀,例如髕骨和股骨的摩擦,以及常常聽見的髂脛束症候群,都屬於跑者膝範圍。而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主要是因為「反覆性的膝蓋活動」,像是跑步、自行車、跳、蹲、踢球等動作,引發膝蓋前髕骨上緣或下緣、內側或外側的疼痛。也就是說,不是只有跑步的人會有跑者膝,若你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以上這些動作,當然也可能有跑者膝的問題。 要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有跑者膝? 最主要的判別方式在於什麼情況下會引發疼痛,像是走路、跑步、下樓梯、蹲、跪這些動作,甚至是久坐的時候。接下來就要看看是膝蓋哪邊的問題了,假如是跑者膝,大致上分成兩個部分: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髕骨周圍過度使用,一再摩擦形成發炎,這時候不管是壓髕骨的上緣、下緣、內側、外側,按下去都會痛;假如是比較急性的發炎,則不用特別按壓就會感覺到疼痛。這裡特別舉一個例子,假設你今天是個有跑步習慣的人,但跑步的姿勢有內八的狀況,也就是膝蓋沒有朝向前方,而是一直朝內,這樣膝蓋內側的壓力會比較大,跑久了便容易有發炎產生。 另外,有些人的症狀是久坐也會痛,其實這時候可能是髕骨周圍的組織正在發炎,組織液不斷滲出,久坐不動,反而會累積組織液,導致愈來愈腫脹,讓膝蓋更加疼痛。適時地活動一下,說不定會感覺比久坐不動來得好,不過動太多或太久,又會再度刺激膝蓋,引發疼痛。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而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症狀,會在膝蓋稍微微彎,大概在 20-30 度的角度時,會覺得膝蓋的外側最痛。或許你也曾經有過這種情況,跑步時,愈跑愈感覺膝蓋痛,停下來休息一下,疼痛感漸漸消失,於是準備再開始起跑,這時當腳要再跨出去,膝蓋彎曲到 20-30 度,疼痛感又回來了。或者是坐下休息,等膝蓋沒那麼痛時,準備站起來,膝蓋彎曲到 20-30 度,就會再痛一下,而且是痛在外側。也有些人會採取冰敷方式,等過幾天走路不痛了,就開始嘗試跑步,但如果這段時間沒有把相關肌群放鬆,原本是跑 10 幾公里才會痛,現在可能跑不到 10 公里的距...
這裡有運動員故事、運動保健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