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休對我來說很煎熬,尤其當訓練量很大時,一停下來,不僅體重增加,也曾想過不然就放棄跑步好了。」 他是林尚平,大家都叫他 Peter,2018 年末,連續在上海馬拉松與台北馬拉松突破個人最佳成績, 正值體能的巔峰狀態下,卻因沒注意的過度訓練,導致小腿脛骨幹的疲勞性骨折,所有練跑、賽事戛然而止。事隔一年,他如何調整心態與步調,並重新訂下目標,讓自己再回到那熟悉的賽道上呢? 與馬拉松的第一次連結 Peter 與運動的淵源,大概是從打籃球開始,在《灌籃高手》影響下,讓他愛上籃球,國中、高中到大學都打進籃球校隊,也養成基本的運動底子。2013 年,因朋友一句想跑東京馬拉松,讓他對跑馬世界產生好奇,在沒什麼準備的情況下,報名了當年台北馬拉松的初半馬,並在雨天中完賽。當天的雨並沒澆熄 Peter 對跑步的看法,反而是開啟他跑步的一把關鍵鑰匙,這像是很多人跑步生涯的起始,但他卻因為中間不同的堅持與訓練,帶來跟別人不一樣的成就。 賽道上的際遇 愛情與友情 從那天起,他開始接觸大量跑步資訊,除了上運動入口網站查跑步知識,也加入跑團跑課表,跟前輩一起練習。很快地,初馬在隔一年的渣打馬拉松以 3:41:40 完賽,他回憶說:「其實很痛苦,30K 後只感覺腳在動」,但也因為初馬,認識了現在的太太,對他來說意義更加非凡,他笑說:「如果要認識這麼好的太太,去跑一場馬拉松就對了!」 因跑馬遇到共伴一生的太太,當然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跑友,Peter 分享:「那是我破三的比賽,本來預計跟一個訓練夥伴一起跑,但人太多分散了,35K 才遇到,剛好在最痛苦的跑坡,他跟我說『跟上』,最後我們差不多時間進終點,又是 Sub3,真的很難忘!」直到現在,大阪馬拉松與戰友擊掌的畫面仍深印在他的腦海中,一點都沒有褪色。 計劃中的進步 夢想殿堂那一刻 跑者的 BQ 夢,當然也在 Peter 的心中悄悄發酵,他開始更專注自己的目標,並規劃質與量兼具的訓練,課表完成率達 95% 以上!除了練跑,飲食更是嚴格要求,甜食油炸一概拒絕,只吃健康的食物,身為市民跑者,卻過著選手般自律的生活,除了上班之外,幾乎所有時間都留給訓練,即使是新婚期間,依舊每日在田徑場練習到晚上 10 點才回家。 這份對跑步的熱情與努力不懈,讓他 2018 年順利踏上...
這裡有運動員故事、運動保健相關知識